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技术
宝马车系中控锁概述
来源:汽车维修技师  作者:佚名  2014-06-20 15:22:50


    提示:
    根据车型系列、车型、车辆装备和国家规格不同,中控锁系统功能有所差别!
    接下来的描述中将不涉及所有可能的中控锁系统功能(根据车型系列、车型、车辆装备和国家规格而定)。将描述中控锁的下列系统功能:
    ◇联锁
    ◇中央保险
    ◇解除联锁
    ◇碰撞解除联锁
    ◇强制解除保险锁死
    ◇锁闭保护装置
    ◇重复断电机构
    ◇自动重新联锁
    ◇电压监控
    ◇有选择地解除联锁
◇根据车速自动联锁
    ◇手套箱解除联锁
    联锁
    联锁了的车门不能从外部打开。然而车门仍旧可从内部打开。为此必须拉动两次车门内把手。联锁在下列情况下执行:
    ◇两个前车门已关闭
    ◇中控锁按钮已操纵
    中央保险
    联锁并保险锁死的车门既不能从内部也不能从外部打开。在通过驾驶员侧车门锁芯或遥控器联锁时,会执行中央保险锁死。随着车辆的中央保险锁死,防盗报警系统(DWA)也进入戒备状态(如果安装的话)。
    提示:
    中央保险功能不再在所有车辆中存在
中央保险功能自2008年9月起不再在所有车辆中都存在。中央保险功能仅在下列车辆中存在:
    ◇所有右座驾驶型车辆
    ◇所有北欧地区(瑞典、挪威、丹麦、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的车辆
    ◇所有带防盗报警系统(DWA)的车辆
    解除联锁
    已解除联锁的车门可从内部和外部打开。随着车辆的解除联锁,防盗报警系统(DWA )也退出戒备状态。供电系统失灵时可以通过遥控器中的机械钥匙将驾驶员侧车门解锁。
    碰撞解除联锁
    碰撞被安全系统ACSM识别到(ACSM表示“Advanced Crash Safety Module”,被称为“碰撞安全模块”)。向CAS控制单元发送一个碰撞信号。此信息在K一CAN上传递。CAS将车辆解锁。存在某个碰撞信号时,所有操作点都被锁死。因此可避免碰撞引起的导线短路导致中控锁的意外动作。发生碰撞后,当总线端KL. R已断开至少3s时才能重新操作中控锁。
    强制解除保险锁死
    如果便捷进入及启动系统(CAS)识别到插口槽中的遥控器为嵌入,则中控锁解除保险锁死。中控锁占据“联锁”位置。在强制解除保险锁死时,防盗报警系统也退出戒备状态。
    锁闭保护装置
    为了防止无意中将驾驶员锁在车外,当驾驶员侧车门打开时,所有操作点都锁止。因此在车门锁中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机械式锁闭保护装置。
    重复断电机构
    为了防止中控锁驱动装置过载,便捷进入及启动系统(CAS)监控重复运行。监控车门、后备箱盖、手套箱和燃油箱加油盖。如果在1 min内发生多于15次操作,则驱动装置在一定时间内不再解除联锁。
    自动重新联锁
    如果中控锁通过遥控器解锁,然后在2min内未打开车门或后备箱盖,则自动重新执行联锁过程。
    电压监控
    中控锁的功能范围被确定为9~16V,在此范围之外不会发生驱动装置的控制。在供电中断时,中控锁的状态不会变化(防盗保护)。
    有选择地解除联锁
    发出第一个解除联锁指令时,只有驾驶员侧车门解除联锁。在所有其他车门上,中控锁从中央锁死调整到联锁。防盗报警系统(DWA)被关闭,车门保持联锁状态。发出第二个解除联锁指令时,其余车门解除联锁。此功能可通过个人设置激活(与国家规格有关)。
    根据车速自动联锁
    自约16km/h的行驶速度起,中控锁自动联锁。此功能可通过个人设置激活。
    手套箱解除联锁
    通过按压手套箱盖会电动解锁手套箱,手套箱带有两件式盖罩,解锁后两个手套箱盖在弹力作用下自动打开,两个手套箱盖通过一个机械机构相互连接。要关闭手套箱,只需要合上一个手套箱盖就够了。手套箱与中控锁藕合。车辆解除联锁时手套箱同时解除联锁。车辆联锁时手套箱同时联锁,也就是说,不能通过手套箱按钮打开手套箱。
    ◇手套箱锁,生产时间至2009年9月
    如图3所示手套箱锁的功能联网,生产时间至2009年9月。

    ◇手套箱锁,生产时间自2009年9月起
    如图4所示手套箱锁的功能联网,生产时间自2009年9月起。

上一页  [1] [2] 

关键词:宝马 中控锁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2,785.16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