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制动功能
行人识别系统对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制动功能进行了扩展,增加了对位于道路上的人员的探测功能。PRE-SAFE制动器在v =7~200km/h的车速范围激活。当存在障碍物时,PRE-SAFE制动器只能在不超过最高车速v =72km/h的情况下激活,并对以下情况做出反应:障碍物,例如道路上正在停靠或泊车的车辆,或位于道路上的行人。
当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制动功能识别出与雷达传感系统或立体式多功能摄像头探测范围内的障碍物有碰撞危险时,仪表盘中会输出一个视觉或视觉/声音警告。如果驾驶员未做出反应(避让操作、
辅助制动系统增强版(BAS PLUS)支持的临界状态制动),系统便会自主采取部分制动措施。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驾驶员仍未做出反应,系统会在满足所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全力制动将车辆减速至静止。这样可在最有利的情况下,避免车速50km/h以下的事故。
13.车尾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
车尾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的功能增加了在因后方车辆所造成的危险情况下,对于驾驶员及乘客的预防性保护。位于后保险杠中部的雷达测距传感器将探测本车后方的交通情况。
雷达测距传感器控制单元将根据位于中部的雷达测距传感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后方车辆的接近速度和距离。据此将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减轻事故可能对乘客造成的后果。
可能的措施会在下图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出,见图23。
图23车尾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
探测后方车辆并发出警告(威胁阶段t1):
当后保险杠中部的雷达测距传感器识别到一辆车正从后方接近,且雷达测距传感器控制单元将其列为事故临界等级时,会通过输出车位报警闪烁功能,向该车的驾驶员发出警告。
令车辆作好碰撞准备的功能流程(威胁阶段t2):
撞击在约t=300ms后发生:如果雷达测距传感器控制单元未探测到后方接近车辆的接近速度有任何降低,或降低幅度不足,便会通过提高制动压力,将车辆预防性“驻停”。驻停后,一方面可明显降低对于驾驶员和乘客的冲击(颈椎过度屈伸损伤),另一方面可为对方车辆提供保护。同时,车辆在追尾后发生的不受控运动得到降低,这样能够减少二次碰撞(与前方车辆的碰撞、在路口与行人或道路上其他车辆的碰撞)的危险。
激活驾驶员和乘客保护措施的功能流程(威胁阶段t3):
撞击在t=100~50ms后发生:当雷达测距传感器控制单元根据后方接近车辆的接近速度计算出即将发生追尾后,会采取预防性措施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通过激活可逆式安全带紧急拉紧器,驾驶员或前排乘客将被固定在座椅上,这样可优化这一常规约束保护装置的保护作用。
碰撞后为车辆提供安全保护的功能流程·(威胁阶段t4):
撞击发生后约t=2000ms时:追尾后,制动压力会保持约t=2000ms的时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