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在电子技术不断应用的过程中,车辆应急管理措施越来越多,车辆在性能下降的过程中仍然能够正常行驶,驾驶者却察觉不到这些变化,但是车辆排放和耗能的状况却在相应地增加,处于“亚健康”状态。据统计,全国有60%~70%的车辆处在亚健康。
车辆出现故障后,排放肯定超标,造成排放和污染的问题。目前,排放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车辆的运行状态是否与出厂指标相符就很难判断了因为维修企业的生产模式没有改变。我们需要改变对车辆的检测、维修和检验这三个概念的看法,这就是“绿色维修”。
目前,传统汽车维修企业生产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场地布局不合理,单兵作业,不能发挥组织能力;技师的技术参差不齐,诊断维修时间长,质量无法保证;各部门配合差,劳动效率低;设备使用效率低,成本高;员工要求技术全面,培训成本高;员工分配不合理,平均收入低,人员流动严重等等。对于维修技师的能力没有系统的管理,有的技术员工不能发挥一技之长,而企业又希望可以培养出“万能工”。还有一些技师认为“配件是老师”,遇到故障就更换配件,而配件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维修过程就中断了。
一、节能减排与绿色维修的概念
1.精确不解体检测,减少配件使用
“绿色维修”其实就是“精确维修”,即必要时才更换配件,会节省很多开支。配件的消耗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消耗,尤其是误换配件。要做到绿色维修,首先要做到不解体检测。交通部很早就提出了不解体检测,但是该概念正在慢慢消失,现在只使用解码器和车载电脑进行维修,很少使用外在设备,但是遇到异响这种问题就很难解决。
不解体检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电脑检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检测部分不仅仅是以故障为核心的,还包括使用汽缸压力表、汽缸泄漏仪、曲轴箱压力表等工具进行不断地学习和调整,了解机械部分的性能和参数。
2.应用汽车维护技术,延长汽车良好状态时间
汽车维护技术正在不断地应用,现在比较热门的是免拆清洗、匹配等。维护与保养有相同之处,但它们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保养具有定期性,是基于车辆设计师考虑到机械磨损规律而设置的;维护是根据车辆使用环境的不同对数据进行采集,对车辆进行电子数据的调校和使用一些维护方法比如清洗积炭、修复间隙、轮胎调位等。
3.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能改变劳动强度的方法很多,比如使用各种气动、电动工具以及检测设备等,都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4.改造高耗能设备,减少生产成本
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改造,包括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对喷漆房进行改造等,具体措施比如将燃烧方式从使用柴油改变为使用红外线,使用节能灯,都可以不断地减少能耗。
5.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降低环境污染
水性漆、新型制冷剂、再循环工艺、再制造工艺等都可以改善环境、降低能耗。
6.加强污染物排放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车辆进行维修时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尾气分析,流程有规定进行进厂检验和出厂检验。污染与环保部门、司机和维修企业的每个人都有关系,维修企业有责任处理好车辆的尾气排放。
二、汽车维修环境改造的必要性
环保理念的逐渐渗透会给维修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开展绿色维修将会延伸出更多服务项目。维修企业积极开发市场,转变生产方式,营造更多的利益空间,首先就是改善员工的作业环境。环境设施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劳动效率也高。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用汽车尾气抽排装置,改善汽车尾气的影响;②使用喷漆干磨设备,改善粉尘污染,提高劳动效率;③使用红外烤灯,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喷漆质量;④使用水性漆,减少有毒物质排放,提高喷漆质量。除了投入新型设备之外,作业工艺也需要进行改进,以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企业收益。作业工艺的改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人快速保养工艺
双人快速保养工艺可以减少设备、场地的使用率,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大厅设施的使用率和成本,缓解了大厅、工位的压力。此外,双人工艺还可以促进工作流程的规范性。
2.饭金喷漆流水作业
将饭金喷漆改为流水作业模式,不需要对员工进行全流程的培训,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专业的员工,也减少培训成本。
此外,汽车不解体检测工艺和汽车养护工艺都是围绕环境改造和绿色维修理念的,为企业带来了很多增值的服务项目。
三、汽车维修进厂预检的重要性
绿色维修的第一步就是要完成进厂检验,进厂检验单和出厂检验单要严密配合并对比,但是现在进厂检验不断被忽略,通常的外观、财产的保护不是进厂检验,进厂检验是就维修而言的对车辆技术状态进行保全。
1.进厂检验的意义
客户将车辆送修,先进行进厂检验,通过不解体检测,告知客户该车将要进行修理的项目、费用以及维修或不维修的风险,对进厂检验的内容和管理形成规范流程。
2.员工分级管理
进厂维修的检测人员应该是优秀的技术人员,前端做得好,后端成本就会降低。对员工进行分级管理,使员工可以发挥一技之长。在生产组织方面,目前对员工的培训次数多,内容也多,但是企业想有高收益,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低成本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