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单元电路介绍 > 电视机电路
分析与检修海信RSAG7.820.1646型IP板电路(下)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4-05-26 09:55:37

    四、背光灯驱动电路
    该型板的背光灯驱动电路主要由振荡与控制电路、激励电路与升压电路三部分组成。逆变器振荡与控制电路、激励电路采用+12V降压后的VCC供电,升压电路直接采用电源PFC端输出的380V高压供电。该部分电路设置有开路保护(OLP)、短路保护(SCP)、开路电压保护(OLR)、误差放大器保护(CMP)、热稳定性保护(TSD)等完善的保护电路。
    1.振荡与控制电路
    逆变器振荡与控制电路由N803 (FAN7313)内外部电路构成,如图4所示,采用单12V供电,向激励电路输出2路驱动脉冲信号,并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FAN7313是飞兆公司开发的逆变器振荡与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内含振荡电路、BDIM(亮度调节)控制器、计时器、参考电压电路、频率扫描电路、输入逻辑控制电路、输出逻辑控制电路、驱动输出电路等,FAN7313的引脚功能和实测数据见表3所示。



    二次开机后,电源输出的+ 12V电压经R871、R872变成VCC1电压后分别加到N803的⑩、12脚。12脚得电后,内部的脉冲振荡电路启动产生振荡脉冲信号,经内部的相关电路处理后形成相位相反的PWM信号分别从集成块的⑨、13脚输出。
    2.激励电路与升压电路
    这部分电路包括激励电路V904、V905、V906、V907,推挽功率输出电路V803 、V804,输出变压器T803,升压变压器T804~T807,如图5所示。

    N803的⑨、13脚输出的相位相反的PWM信号,分别加到由V906 、 V907和V904、V905两组对管组成的放大器上,经这两组对管放大后,在激励变压器T802初级产生感应脉冲电压,其次级感应的驱动信号加到推挽功率放大器V803;V804的栅极,放大后由T803的次级输出,然后送往由T804~T807组成的四路背光灯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上,每个升压变压器初级分别接有电容C900~C903,此电容的作用是与变压器初级线圈形成串联谐振,将方波信号转换成正弦波信号。正弦波信号经变压器次级绕组升压后,以点亮各只灯管。
    3.检测与保护电路
    4只高压变压器次级均设有电压检测和电流检测电路,一是将检测电压分别送到N803的④脚(反馈输入端),内部电路根据检测到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对输出激励脉冲进行适当调整,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二是将检测电压送到N803的①、②、⑩、⑩、⑩脚。
    四只升压变压器次级的保护电路和反馈电路相同,现只介绍其中T804一组的保护原理。
    (1)过压保护(OLR)
    当功率输出电路异常导致输出电压升高时,C874、C875分压电容中点电压升高,经VD830整流、C876滤波后,加到VD831上,然后经VD831中的一只二极管加到R890上,经R890、R891分压后,通过R887加到N803的18脚。当18脚电压高于2V时,N803内部电路进入保护状态,芯片停止输出激励信号,以防止因背光灯开路而引起背光升压板触点打火而损坏。
    (2)灯开路保护
    当任意一个灯管开路时,将导致OLP1~OLP4中的一个检测点电压降低,当该点电压低于1V时,2s后芯片将停止输出电压。
    (3)短路保护(SCP)
    当背光灯升压变压器T804的次级匝间短路时,C874与C875分压电容输出电压就会降低,将导致VD831中二极管的负极电位降低,使N803的19脚电压降低,当19脚电压低于1V时,内部保护电路起控,N803停止振荡。
    (4)热稳定性保护(TSD)
    当芯片温度超过150℃时,N803过热保护电路起控。
    (5)反馈电路
    当背光灯升压变压器T804次级电压升高时。VD829中一只二极管负端输出电压就会升高。升高的电压经R897、R898分压后。经R877加到R881、R876的中点。再经R881、R876分压后送到N803的④脚,通过内部误差放大器进行放大后送到PWM调整电路,以调整PWM的占空比,进而调整T804次级输出电压的幅度。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 好的评价
      0%(0)
  • 差的评价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47,058.59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