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行驶里程约16.2万km、搭载1.8TSI发动机的2010年大众途观。用户反映:该车组合仪表上的发动机故障灯异常点亮;怠速或者轻踩加速踏板时,发动机室会传来异响。
故障检修:接车后首先试车验证故障现象。接通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发动机顺利起动,组合仪表上的发动机故障灯长亮。连接故障检测仪(VAS6150B)读取故障代码,在01一发动机控制单元内存储有3个故障代码,分别为“P0341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传感器不可信信号” “P0011气缸列1,凸轮轴滞后点火调节目标未达到” “P000A气缸列1,进气门,凸轮轴调节过慢”(图1)。打开发动机室盖,用听诊器去判断异响的部位,发现异响来源于发动机顶部,气缸盖处较为明显,为连续“咔嚓、咔嚓”的异响,且冷车时异响较小,热车后异响变大;轻踩加速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缓慢提升至1 000 r/min,在发动机正时链条处传出 “咔、咔”的异响。根据故障代码提示并结合异响特点,初步判断可能是配气机构故障。
维修人员首先更换了机油滤清器、正时链条组件、进气凸轮轴正时调节阀(N205)、三位四通滑阀、机油泵等部件,起动发动机,怠速着车,发动机异响消失。轻踩加速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缓慢提升至1 000 r/min,发动机正时链条处仍然传出“咔、咔”的异响。断开N205导线连接器,停止配气相位调节,轻踩加速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缓慢提升至1 000 r/min,上述异响消失,由此推断故障原因可能是配气相位调节器内叶片两侧的“提前”腔及“滞后”腔机油压力波动异常,造成配气相位调节器内的定子与口柑之间出现运动干涉,进而产生异响。连接机油压力表测量发动机机油压力,测得冷机怠速时的机油压力为180 kPa;测得热机怠速时的机油压力为140 kPa左右;将发动机转速提升至3 000 r/min,测得的机油压力为300 kPa以上。找来一正常车,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机油压力测试,然后将两者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未发现故障车的机油压力存在异常。
由于测得的主油道机油压力正常,接下来重点检查三位四通滑阀的机油供给,怀疑给配气相位调节器提供机油的轴承座(在轴承座的油道中安装有滤网及单向阀)有问题。拆检轴承座,发现油道中的滤网已经破损,更换轴承座后试车,异响依然存在。剩下只有配气相位调节器没有检查,由于配气相位调节器为不可分解件,尝试更换新的配气相位调节器后试车,故障依旧。诊断至此,维修彻底陷入了僵局,重新整理之前的维修思路,由于异响来源于配气相位调节器,与配气相位调节器相关的部件均正常。考虑配气相位调节器主要是受机油压力调节,而测得的主油道机油压力正常。分析认为,由于测量机油压力的点位于机油压力感应塞处,从测量点到配气相位调节器之间的油道是否有堵塞或泄压现象呢?也就是说测得的主油道机油压力正常,但供到配气相位调节器处的机油压力是否会出现不足,这就需要检查从测量点到配气相位调节器之间的油道是否通畅,而之前维修人员已经更换了轴承座,故只需检查测量点到轴承座的油道是否通畅。
查阅维修资料,发动机机油路径如下:来自机油泵的发动机机油,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然后从机油滤清器底座的导流阀流向气缸体油道,穿过气缸盖上的单向阀进入轴承座,由轴承座油道分配给左右凸轮轴、液压挺筒及配气相位调节器。拆下轴承座,检查气缸盖油道和气缸盖油道上的单向阀(图2),发现气缸盖油道通畅,气缸盖油道上的单向阀无卡滞、发涩现象。考虑在机油滤清器底座处通往气缸体的油道中有1个导流阀,如果该导流阀存在堵塞或泄压故障,势必也会影响到配气相位调节器处的机油供给。于是拆下机油滤清器,取出导流阀,将其与新的导流阀进行对比(图3),发现故障车导流阀末端的2个O形圈硬化且无弹性。尝试更换新的导流阀,起动发动机,轻踩加速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缓慢提升至1 000 r/min,上述发动机异响消失。推测由于导流阀末端的O形圈密封不良,部分机油又回流到发动机油底壳,导致配气相位调节器处的机油压力不足,进而造成配气相位调节器异响。
故障排除:更换导流阀后反复试车,发动机正时链条处“咔、咔”的异响不再出现,进行路试,组合仪表上的发动机故障灯也不再点亮,至此,故障彻底排除。
相关资料:2017年7月大众、奥迪原厂维修信息系统ELSA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