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油压力低
(1)故障现象机油表读数低于规定读数值;刚发动时机油表读数正常,而后迅速降至零左右;低压警告灯亮。
(2)故障原因
1)机油粘度过低,以致达不到规定的压力。此时应考虑是否机油牌号不对或有无柴油或水漏入油底壳。
2)机油表或机油感压塞失灵,以致不能准确指示机油压力。
3)机油不足,未达到规定容量。
4)机油管路堵塞或折断、漏油,使机油无法进入主油道。
5)机油集滤器滤网被堵塞,造成机油泵吸油量不足。
6)机油泵磨损严重、齿轮啮合间隙过大或齿轮与泵盖间隙过大,都会造成机油泵泵油不足,导致机油压力过低。
7)机油泵安全阀由于长时间磨损,输出的机油大量从安全阀泄回油底壳。从而使主油道正常机油压力建立不起来,造成机油压力过低。
8)机油粗滤器滤芯堵塞,同时旁通阀失灵。粗滤器为全流式滤清器,安装于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当粗滤器滤芯堵塞之后,可直接通过旁通阀向主油道供油,如果旁通阀同时失灵,使通过粗滤器进入主油道的机油量减少或根本没有,从而使主油道压力降低或根本没有压力。
9)主油道限压阀调节压力过低,使主油道压力降低。
10)发动机使用时间较长,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磨损而与轴颈间隙过大,导致机油压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出现异响。
11)机油散热器堵塞,同时旁通阀失灵,也会引起机油压力过低。
12)发动机过热引起机油温度过高,从而使机油过稀,容易导致机油压力过低。
2.发动机机油使用寿命过短
(1)故障现象机油使用不到5000km,就出现了变脏、变色、变稀、机械杂质多的现象。
(2)故障原因
1)发动机冷却不良,温度过高,或者发动机机油压力低,润滑不足,造成油温过高,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对此,应查找高温的原因并予以排除。
2)发动机气缸漏气严重,大量的燃油漏入油底壳,使机油变稀。废气窜入曲轴箱也会加速机油的变质。
3)气缸垫损坏,水道堵头(即碗形塞)及喷油器衬套腐蚀损坏,使冷却液进入油底壳,使机油变质;燃烧不良,柴油进入油底造成机油变质;动力转向泵故障,液压油流入油底壳造成机油变质。
4)曲轴箱通风不良,油气分离器管路阻塞,油气遇水产生酸性物质,造成机油变质。
5)机油滤清器过滤不良,造成机油中杂质多。机油变质后切勿继续使用,要查明原因后更换机油,以防因机油问题导致发动机更大故障发生。
3.油底壳内油面上升
(1)故障现象在检查油面时,机油油位应在油尺上、下刻度之间。有时发现机油油位没下降,反而增加了,说明油底壳中的机油混入了其他杂质。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找出故障部位并加以排除,以免引起更大的事故发生。
(2)故障原因混入机油中的杂质不外乎水、柴油、液压油三种。首先取出一点机油观察颜色变化,若有水渗入,机油应呈乳白色,从油底壳放油时也能看得出来,在磁性螺塞上会有水滴(在油与水还未充分混合时);闻其味,是否有柴油气味;查看液压油是否少了许多,及外部液压系统有无渗漏之处。
下面从这三大类进行分析:
1)油中混入水
①水堵松脱或损坏而漏水:水进入气门推杆孔而顺流到油底壳内。
②气缸垫损坏:气缸垫损坏,往往伴有“味味”的响声,有时,水漏入气缸中,此时燃烧排气的烟色为白雾状。仔细判断是哪一个缸损坏了,可用断缸法判断,找准后,更换气缸垫。
③缸盖、缸体裂纹或砂眼:缸体上有砂眼,特别是在缸体上的水室部位,该部位有主油道,与主轴瓦孔有斜油道相通,如有砂眼、缩松等铸造缺陷,将有水漏入油底壳内。可卸下油底壳查看,若发现主轴承孔处出水,则说明油道与水室相通,可视情修理或更换。
④机油冷却器破裂或开焊:机油冷却器破裂或开焊,不仅油中混入水,而且水中一定有机油。若检查冷却液,若有机油漂浮其上,说明机油冷却器破裂或开焊。
2)机油中混入柴油。凭手感或闻一下就能判断出来,若机油中有柴油气味,可断定混入的是柴油。
某缸喷油器损坏、针阀卡死、裂纹、喷油嘴烧损等,柴油进入气缸成柱状,不能雾化,流入油底壳,使油面上升。发生这种现象常伴有发动机振动增大、动力减小、排气大量冒黑烟等。可用断缸法判断是哪个喷油器出了故障,找出后,更换喷油嘴或喷油器总成。
高压油泵内部泄漏柴油。由于燃油不清洁,导致柱塞副磨损过度,而泄入高压油泵底内,经回油管进入油底壳而使油面上升。同时伴有发动机动力不足现象。检修高压油泵应到专业修理厂或维修站进行修理。
输油泵活塞密封圈损坏,导致柴油漏入泵体内,而顺机油回油管泄入油底壳,引起机油面上升,须修复或更换输油泵。
3)漏入液压油。若机油液面上升是漏入了转向液压油,则不存在上述特征现象,取出机油看无异味和颜色变化。这就要看液压油罐中的转向液压油是否少了,是否要经常添加。若是,而转向液压系统又无外部渗漏机油处,则可断定机油中漏入了液压油。原因是液压转向泵轴上的油封损坏,液压油漏入齿轮室而进入油底壳,使油面上升。解决的办法是更换液压转向泵油封或总成。漏入液压转向油的地方仅此一处,容易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