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维修 > 汽车部件维修实例
汽车音响的各种故障的检修技巧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0-10-16 08:58:08

1、        判断故障部位的检修程序。
对于国内外不同的汽车音响厂家,不同品的汽车音响和选用元件等的区别,但最基本的电路结构是相似的,因此在检修汽车音响之前应先出该音响的方图。如具体被检修汽车音响的原理图则对检修的准确性和速度会大有提高。在实际检修时,可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的大概部位进行检测,由于汽车音响工作震动大,温度高,灰尘多的环境中,所以各种国内外不同品的汽车音响,线路和故障发生的原因及部位有相似之处,可有以下规律。
2、        磁带放音乐系统的故障时行程序。
汽车音响的磁带放音机芯具有减振和固定牢固的特点,因此自身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小,发生故障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使用不得当而引发的,有些机芯发生磁带装入后不能落到位,或不能出盒或转速度慢等到现象,大都是由于机内灰垢堆积太多,长期不保缺没所至。选用经常维护清洗耳恭听的部位主要有磁头,压带轮等。这些部位出现故障后造成走带不畅,变调和绞带等现象的发生。机芯板及活动部位缺汕是造成按键及磁带进了不畅的主要原因。

3、        收音部分的帮障检修程序。
一般来讲,收音部分出现故障的概率较低,特别是高频头组件当些部分出现故障时多是因为高频线圈引线开焊,电路板上有虚焊,裂纹及接角不良所致。当现现不能正常收音的故障时,应先对以上部位一一进行查找。如经检查以上部位均正常时,就需要对组件内的集成电路进行检测,方法为检测的电压值与电路块的外围元件进行检测。如:外围元件中常会出现电容漏电,电阻变值及震动后出现的脱焊和接触不良,而且主要发生在微调电阻上,电路板上积积肥尘太厚,引志元件之间漏电造成的故障发生率较高,要维修时切不可轻易怀颖某元件损坏,更不要随便调整电阻,在检修这部分电路之前可先对连接的插头,插座间是否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有时这些方法反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功率放大器的帮障检修程序。
功率放大器是汽车音响易发生故障的部位,而故障多发生于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击穿损坏坏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一是汽车发动机调节器不良或损坏,使全车用电系统电压升高。致使音响功放集成电路被击空受损导无声音输入故障。这时可发现重则集成电路表面由黑色变为焦黄色或因电流过大而使集成电路崩裂。轻则会发生烧毁滤波线圈和波波电容被击穿从而造成其外壳变形漏液等。如因以上原因而引起的帮障多表现为音响的输入电源保险管以被烧断。还有一点建议供读者参考借鉴,如被子修的音响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损坏后一时习不到同型号的集成电路可选用D7240AP代换,这种集成放大器性能良好外围元件也较少。通过实践证明D7240AP集成电路可取代多种汽车音响的集成功率放大器。
5、        其他易损元器件的检修。
音量调节电位器聘书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件之一,主要表现开关接触不良,电位器内部接触不良,转轴折断等。转轴折断的电位器只能更换不能修复,对于电位器内部接触不良的故障可将外壳打开后,用的铅笔在电位器的动的电阻磨损处反复磨擦后一般可解除动接触不良的现象。
6、        磁带放音异常的故障检修。
磁带放音异常的故障常表现为用磁带播放时无声或音量极小和失真等现象。此时应首先观察磁头是否被严重磨损或变形。如遇此种情况则吸能更换同一品牌的新磁头。另一种现象为磁头表面脏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经常使用低劣音乐磁还放音而使磁粉脱落附着在磁头表面。遇一此种情况时可用棉球沾无水洒精极小清洗,一般通过清洗后可立竿见影取得成效。
磁带放音异常的故障还表现为磁头信号放大电路损坏,选用说明的是,一般担任磁闲信号放大的集成电路块本身因具内阴高工作电路很小极少损坏,故障原因多为集成电路的外围元件损坏所致遇此故障后应重点检查小型瓷片电容和电阻。小型瓷片电容多表现为漏电,电阻的故障则表现为电阻值与正常要求值相差甚远电阻自行发生变化。
根据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在检修某一汽车故障时从音响的故障小型可大致断故障的部位:
(1)        完全元声故障的检修部位:电源供电电路故障,功率放大电故障,扬声器电路故障。
(2)        AM放音时正常而FM放音时无声的检修部位:FM高频头故障,FM中频放大电路故障,调频解调电路故障,功能转换开关故障,(指AM/FM)转换开关故障。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5,050.781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