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维修 > 上汽大众维修实例
帕萨特领驭OBD报警、报17536故障码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3-09-13 18:46:21

      当客户反映车辆行驶中加速无力或发动机故障灯(OBD)报警,维修技师利用车辆诊断仪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故障检查时,发现有故障码17536存储在发动机控制单元中。由于维修技师的诊断分析水平不足,他首先做到的就是把故障码清除掉,然后建议客户行驶观察。这样做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问题,故障肯定会再次出现,造成客户二次进站维修。这是由于维修技师不能对故障码进行诊断分析造成的,当发现该故障码时,不要轻易清除故障码,而是要通过读取发动机的动态数据流进行诊断分析,才能彻底排除故障。下面通过4个故障案例对故障码17536进行分析。

    一辆行驶里程约4.3万km,配置CED 1. 8T发动机,匹配01V 5档手自一体自动变速器的2009年上海大众帕萨特新领驭轿车。客户反映:该车在行驶中OBD灯报警。
    故障诊断:如果OBD灯只是亮起,没有闪烁,这表示车辆发生了影响排放废气质量的故障,该故障会存储在故障存储器中;如果OBD灯闪烁,这表示存在由于不点火而可能导致三元催化器装置损坏的故障。与客户沟通后得知,OBD灯只是亮起并没有闪烁,而且在行驶中没有感觉到发动机动力不足,初步分析该故障不是由于某个气缸工作不好造成的。该故障已经维修过一次,经过询问上次维修该车辆的修理工,得知上维修时只是把故障码清除掉,没有进行故障检查。由于该车辆是二次进站,这次必须把故障彻底解决掉,防止客户产生更大的抱怨。

    接下来使用上海大众专用车辆诊断仪VAS5051 B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故障查询,发现有一个故障码17536,含义为:、长期燃油调整、倍增、气缸列1系统过稀(偶发)。发动机控制单元出现该故障码的原因可能是:氧传感器检测到废气中氧含量过高,对应的混合气处于稀状态,此时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氧传感器的闭环修正,增加喷油脉宽达到理论空燃比,当喷油脉宽增加到最大时还是不能达到理论空燃比,控制单元就存储故障码17536。根据该故障码初步判断故障是由于喷油量过少造成混合气变稀。影响喷油量的原因包括:燃油系统的压力过低、空气流量计的信号太小、三元催化器前的氧传感器及喷油器故障等。

    进入读取测量数据块功能,检查发动机的动态数据,发现发动机负荷为18.5%喷油脉宽为2. 2ms、空气流量计数据为2. 3g/s。空气流量计的数据(2. 3g/s)过低,该发动机空气流量计的理论数据应在2.0~4.5g/s之间,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读取到的数据在怠速时是在3.0~3.5g/s之间。当节气门的开度在2.7%时,表示节气门不脏,在怠速时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较多,此时空气流量计的数据应该在3.0g/s以上,而该车空气流量计的数据是2.3g/s,已经接近理论数据的最小值,空气流量计的数据显然是不正常的。喷油脉宽取决于进气量的大小,进气量过少造成了喷油脉宽小,现在喷油脉宽为2. 2ms,对应于现在空气流量计的数据,可以判断喷油脉宽正常,原因是发动机控制单元检测到的进气量的数据太小。造成空气流量计数据过低的原因可能是进气系统漏气或者是空气流量计损坏,如果出现故障码16486(质量或容积空气流量计电路低电平输入),则线路可能存在故障。经过目测没有发现进气系统的管道存在脱落的现象。

    进气管及相关的线路不存在问题,故障很有可能出现在空气流量计本身,于是拆下空气流量计检查。拆下空气滤清器后发现空气滤清器壳内部和进气口处有大量的尘土及异物,如图1-2所示,拆下空气流量计后发现流量计的中心处也有异物。空气流量计的中心处正是检测进气量的点,由于异物的存在遮挡住了一部分空气进入检测点,导致空气流量计没有完全检测到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发动机控制单元判定进气量小,从而减少喷油脉宽。而实际的进气量是大,造成了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变稀,氧传感器的电压就低。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氧传感器的闭环修正,加大喷油脉宽。当喷油脉宽修正到了极限还不能达到理论空燃比时,发动机控制单元就存储了故障码17536。

    清洁空气流量计、空气滤清器,起动发动机发现数据恢复到正常车辆时的数据。维修后的数据:发动机负荷为21%、喷油脉宽为2. 8 ms、空气流量计数据为3.5g/s。一星期后对客户回访,得知故障没有再现。

    故障排除:清洁空气流量计,如图1-3所示。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92,839.84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