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认为,量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数值的意义,通不一定是好事,你要怎样通。不通,有时候是电源短路,也有时候是碰撞的接触,甚至是水的一些锈蚀。因此,大家量的时候,不要孤立地看物理量。
如果我们经过准确测量,发现判断的结论不对,那就要及时修正,有人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那就没救了。
四,替换试验。
1、举例来说,我们修过S600,12缸的发动机,车辆启动以后,如果不加速,没有问题,非常稳。如果在路上加速,车就抖动得非常厉害,而且有一个发动机不干活。理论上讲,这两个电脑是互换的,但是在互换的过程中要丢失所有的学习值,所以互换了以后可能运行得不是特别好,因为有一个子系统、一个是母系统。我们问了一下测量值,如果六缸是一块儿断掉,它和系统有关,如果6缸是逐步断掉了,它和某一个支路有关,结果大家都告诉我是同时断掉的。也就是说,整个车是记忆失火,在加速的过程中,由于失火,电脑把喷油头切断,当然这一测的缸就不干活了,车子的动力就不足了。好在两个是一套的,所以我认为,他们可以换,可换来换去,还是不对。最后我对他们说,再实验一下,到底是一次断掉还是逐步断掉?最后发现,中央阻抗过高,应该是不大于一个1KO,实际测量是20多个KO,一次加速的时间过长,最后发动机动力不足,然后失火。这就说明,第一次判断是错的,然后再修正。每个人进行判断的时候,也要经常想,我哪些漏了,这些遗漏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遗漏,肯定是忽略了什么东西,或者是对车辆的测量结果理解不正确。
国外的教科书中也有“替换试验”,它的作用是帮你验证,而不是帮你去寻找,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所以说,诊断中的换件,是非常盲目的,如果把一个系统的件全换了,故障依旧,怎么办?换车吗?不可能。反过来你已经经过了仔细的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器件了,这时候你的替换就有80%的把握,就奔着它去的。这时候用很少的时间、很少的费用就可以作一个替换。这两者的区别是,一个是盲目的,一个是理性的,完全不一样。
2、替换的原则有两个,第一,用性能良好件,而不是新件,过去我说过新件不等于是好件,性能良好是指在同类车上正确使用完全没有问题。举例来说,我1991、1992年的时候修过一个庞维克,我们已经准确判断是点火圈故障,为了确认这个器件,我们找了一个点火线圈,但是因为点火线圈装不到里面去,它是装在发动机盖子的外面,装上以后,还是不行。于是我向美国买了一个新的点火线圈,装上以后还是同样的问题,而这个点火线圈是新的,结果发现,这个线圈是漆包线,偏偏我碰到的这个漆包线没包漆,最后把我这个线圈挑开,把漆刮掉,故障就好了。你拿一个新的,如果恰恰是有毛病,那就无法判断故障,所以我们说应该用一个绝对没有问题的良好的件。如果诸多因素影响一个结果,在做实验的时候,应该固定所有的相关条件,只动其中之一,然后才能验证是否是一个唯一因素影响结果的变化,动的时候要把握住这点,我们讲的就是这种方法。当某一个故障不是易判断或者已经相对判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做提替换的时候,应该把相关因素确定下来,找一个绝对没有问题的换上去,看故障是否修好,才能确定一个唯一原因。而且我们用新件,如果使坏了,也没法归还。
还有,替换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换,有人不间断地换,换到最后也不知道是哪个出了问题。
3、替换后的实验,应该是同故障状态一致。看丰田的书,对1.2的检测有一个行驶工况,工作多长时间,故障是否还在。所以说,替换后的实验一定应该与故障状态同等,否则的话,替换试验没有意义。
做完故障试验以后,应该就有50%的把握了,如果还不行,一定要反过再去进行判断。
五,路试。有一个原则,一定是谁陪客户验的车,由他去陪客户实验。有一个例子,有一辆故障车,经常响,我们去实验,各种急拐弯的时候都没有声音,最后客户说,要模拟迷路状态下实验才有故障,我一听就知道,是电瓶松了。
1、一个好的试车员,应该对车况、对路况非常熟悉。比如我碰到过一台车,不能过扭曲路,每拧一下,“嘎崩”一声,要人趴在车底下才能检测,最后判断是防火墙故障,由于出过事故,防火墙的焊接收得不好,每拧一下,就会响一声,最后没有办法,收一下火就好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