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电控化油器式摩托车及小型非道路点燃式发动机
电控化油器技术在摩托车上出现于2006年,考虑到通过自动调整怠速补气量来满足排放标准。电控化油器式摩托车是一款介于电喷技术与普通化油器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其本质是对于化油器
空燃比调整能力的改进与提高。目前一般技术方案为闭环电控化油器+三元催化转化器。在我国,目前三轮车普遍采用电控化油器技术,少部分两轮摩托车采用电控化油器技术(如五羊一本田)。其控制原理为:
ECU通过转速传感器获得发动机的转速信息,通过负荷传感器获得发动机的负荷信息,通过缸体温度传感器获得发动机热负荷信息,
ECU根据转速、负荷、缸体温度等参数,判断出发动机当前的工况,控制压电控制阀按一定的占空比控制化油器怠速空气量孔的空气量,或者控制步进电机来控制怠速空气量孔的空气量,
氧传感器对燃烧情况进行反馈控制,从而控制发动机尽可能地工作在理论
空燃比附近,使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最高,最大程度地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量。闭环电控化油器控制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为最大配置状态。
电控化油器系统中的控制阀或步进电机为最重要的执行器,控制阀目前有两种,一种为压电控制阀,一种为电磁阀,较之电磁阀,压电控制阀功耗小,响应速度快。
电控化油器式发动机对应国四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精心匹配,装配电控化油器式发动机的摩托车,可以达到比较严格的排放标准。需要说明的是,将要发布的摩托车国四排放标准中将只允许电喷一种技术方案,因此,对于电控化油器方案,未来的需求只能在国外。
对于小型非道路点燃式发动机而言,传统的化油器由于结构的限制,不可能使所有工况的
空燃比都在比较理想的
空燃比上,因此,为了使小型非道路点燃式发动机获得更好的排放性能,出现了采用电控化油器技术的非道路点燃式发动机技术。较之传统的化油器式通机,电控化油器式通机能大大提高化油器对各工况的
空燃比调节性能。应用于非道路点燃式发动机的电控化油器控制原理与摩托车发动机电控化油器控制原理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两种类型发动机化油器机构有所不同,所以二者补气的位置不同。图2给出了通机电控化油器控制原理图。
1.3电喷摩托车及小型非道路点燃式发动机
电喷技术在摩托车领域出现较早,最早于1980年,日本川崎公司率先在川崎Z1000大排量摩托车上应用了电喷技术。由于电喷技术具有精确调整
空燃比的特点,因此,在排放标准/法规日益严格的今天,电喷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对于火花点燃式发动机,电喷技术+三元催化转化技术是对应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的最有效技术。按照供油特点区分,国内外电喷技术主要有4类路线,第一类为具有一定燃油压力(250 kPa、300 kPa)的电喷系统,这类电喷技术也可以称之为传统电喷技术,第二类为夹气喷射技术,第二类是泵喷射技术电喷系统,第四类为PCI喷射技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