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模态优化
2.1模态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仿真模型中略去了一些线夹、小支承、焊接螺母等小结构,零部件的连接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焊点实现。
计算得到车架的前20阶模态频率值如表1所示,因在前处理中没有对车架进行约束,所以计算的前6阶频率值为0,第7阶模态即为对应的一阶模态,其余模态依次类推。
仿真得到的前4阶振型图如图6~图9所示,第1阶振型为以中轴线为支点呈前后弯曲变形,第2阶振型为发动机悬挂板的前后摆动变形,第3、4阶振型为车架两侧管的扭转变形。
2.2仿真计算值与试验值模态对比
车架实测频率与计算频率对比如图10所示,由图中看到,ANSYS Workbench计算得到的车架固有频率与试验测得的频率相比,误差均在5%左右,这主要是在仿真模型中略去了一些次要的支承件,总的来说,在几个低阶模态中,二者吻合的较好。另外,理论计算得到的频率要比试验测得的模态数略大,这主要是跟试验中传感器的布置位置有关,加之试验条件有限,从而丢失了一些模态。
对比图4和图6看到,仿真得到的振型图与试验测试结果一致,即在低频段,车速50 km/h下,振动较大的部位出现在手把和车架尾部,该结果验证了摩托车在行驶速度50 km /h下,发动机的激励频率73.8 Hz与车架的一阶固有频率接近,引起了结构共振。
2.3结构优化
由于车架在一阶固有频率下的变形为弯曲变形,所以优化的目标为提高车架的抗弯刚度,从而使车架的固有频率与激励频率避开。为提高车架的抗弯刚度,在车架的两侧管上添加了2个加强管如图11所示。
对优化后的结构重新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车架的固有频率为109.87 Hz、181.26 Hz、222.7 Hz、247.08 Hz,对一阶频率而言,优化后的车架的频率较优化前提高了40%左右。经试制,路试测试后,优化后的车架较原车架有较大改善。
3 结论
针对摩托车研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振动问题,通过试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对解决摩托车设计过程中的振动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