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厢盖根据打开方式常见的有背掀式、侧开式、双扇门对开式等。
正常情况下,车门、发动机盖及后备厢盖应该开关自如、平顺、无卡滞,关闭后与相邻钣金件之间配合间隙均匀,宽度符合要求,内外平齐,棱线高度上下对齐,无阶差,车身线条流畅。车门、后备厢盖满足密封性能要求,关闭时通常会发出沉闷的“嘭、嘭”声音。由于这些钣金件开关频率较高,所以故障产生的几率也相对较高。故障的生成原因一部分是正常使用时造成,如磨损、缺少润滑、胶条老化等,另一部分则是由于碰撞变形或是没有修复到位所致,其中,后者所占的比例较大。由于这些钣金件不是通过焊接方式,与车身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只是安装在车身上的一个附属件。车辆一旦发生碰撞后,容易随铰链及锁扣安装部位的变形而发生位置改变,从而导致与相邻板件的缝隙发生变化,开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反之,正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铰接钣金件开关时的感觉,可以对车身结构的损伤情况进行判断。
(1)车门开启瞬间,有明显下坠或向上弹起的感觉。
故障本质为车门锁块与锁扣位置高度(上下)不齐造成(图50)。主要原因有:铰链磨损、变形、螺丝松动或调整位置不当;锁扣调整位置不当;安装铰链的车身立柱上、下或倾斜变形;安装锁扣的车身立柱上、下变形等。
故障诊断时,车辆尽量不要处于支撑状态,应停放在平坦地面。开启车门,首先检查铰链是否变形,然后将车门后端下部向上捧起并轻轻晃动,如果有松旷的感觉,说明铰链磨损或螺丝松动,如有问题应进行更换或紧固。松开锁扣螺丝,使其处在似紧非紧的状态。从外侧拉住车门外把手,此时门锁处在打开状态,将车门反复关闭几次,这样锁扣在锁块的带动下,高度位置即可确定。也可以使用橡胶锤,轻轻上下敲击锁扣调整其高度位置。将锁扣螺丝紧固,关闭车门,观察车门与相邻钣金件的间隙配合情况。如果正常,说明故障只是锁扣高低位置不正导致。如果锁扣高低位置已经没有调整的余量,应将锁扣拆卸,轻轻闭合车门,并用手向内侧施加推力,当车门与相邻钣金件内外平齐时,保持推力。此时通过观察车门与相邻钣金件的间隙是否均匀,宽度是否符合标准,棱线高度是否对齐等,可以判断出车身立柱变形情况。如果间隙均匀,宽度合适,但棱线高度不齐,说明车门高度位置调整不对,或者安装铰链、锁扣的车身立柱高度发生移位变形。如果间隙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车门棱线低于或高于后部钣金件的棱线,说明车门调整不正,或者车身立柱已发生上下变形或倾斜变形。当然,诊断时还要根据车门与顶部边梁、门槛的配合间隙等进行综合分析。
门锁与锁扣高度位置不协调,除造成开门时有下坠或向上弹起的生硬感觉外,还会表现为关门时需要用力。如果故障排除不及时,将会加快门锁机构、锁扣胶套损坏,长期使用锁扣将磨损出沟槽。
(2)开启费力,有卡滞的感觉。
可能原因有:锁块与锁扣沿车身长度配合不良,车门、门框变形,密封条安装位置不正,锁块缺少润滑,滑轮磨损或缺少润滑、发涩等。
正常情况下,车门开启应该顺畅,无卡滞感觉。如果车门、门框产生变形,密封条安装位置不对,导致相互之间产生摩擦,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车门开启费力,不能自行弹开,有卡滞的感觉。锁块缺少润滑、水平移动式(推拉式)车门滑轨变形、滑轮及衬套磨损等原因也会造成这种故障现象。
多数情况下,这种故障原因为锁块与锁扣沿车身长度(前后)配合不良所导致。汽车锁扣通常采用有足够强度的“U”型或“I”型钢筋焊接、铆接在钢板上,然后通过螺丝将钢板紧固在车身立柱、发动机盖内层、后围板内层的加强钢板上。锁扣的上下及内外位置可以松开螺丝进行调整,前后位置只能靠增减专用垫片(图51)或自制石棉垫调整。正常情况下,发动机盖、车门、后备厢盖在关闭状态下,锁块与锁扣的齿合部位应位于锁扣的中部位置(图52)。如果靠近前端或后端位置(图53),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造成钣金件内层钢板、锁块与锁扣产生摩擦,从而导致上述故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