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轮胎的慢撒气特征与成因
摩托车轮胎在使用中,胎压高了不行,亏了也不成。常见轮胎的慢撒气故障,一时还真不容易检查出来,因为去打气的地方,人家给补够了胎压,也就以为没有问题了。
摩托车车轮胎在充足气以后,使用6~12个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胎压下降,对轮胎进行检查,一般也不会发现有泄漏点。这样的微泄漏,通常并不是轮胎胎体、气门受到了损伤,而是由于完好无损的轮胎材料本身气体渗透所造成的。因为是慢撒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内,胎压还是够用的,这个时候,如果忽视了下一次检查,很可能胎压就不够了,这个时跑高速那就前途未卜。如果平均每个月查一次胎压,发现其中一个轮子的胎压和其他的轮子相差特别大,那么一定小心。一定得检查这个胎压严重不足的轮胎,千万别把气补够了,胎压上来了,就认为没问题了,一定要查出隐患,予以消除。
正常的轮胎一般都会向外白然渗漏气;更致命的是由于路面上的坑洞、异物及钉屑对轮胎形成损害而引起慢漏气。轮胎渗漏气的成因主要有如下儿点:
气全漏光型,就是整个轮胎一点气也没有,轮胎彻底瘪掉。这可能是胎侧壁或者胎面上有大口子,基本[轮胎报废,修补的可能性不大;也可能是气门嘴坏掉或一者是气门芯坏掉,只要轮胎没滚动过,轮胎还是完好的,只要换上新的气门嘴或者气门芯就OK了。如果瘪气状态行驶的,那轮胎基本报废。
气漏一半型,就是轮胎气压明显不足,但不会漏光,具体表现为充气在2.5 bar标准的轮胎,开-段时间胎压下降到1.5 bar左右。基本上是轮胎胎面上扎到钉子等尖锐物了,只要及时修补,轮胎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轮胎检查时,要把胎压打到4.0 bar,再用肥皂水喷洒在胎面上,就能看到轮胎被扎破之初,方便定位漏洞。
慢性漏气型。就是轮胎漏气很慢,开个一个星期,胎压可能只下降0.1~0.2 bar。可能是气门芯漏气,只要在气门芯上涂上点肥皂水就能检查出来,可以更换气门芯来解决;也可能是轮毂与轮胎结合部漏气,检查时胎压保持在正常胎压(2.5bar左右,胎压不可过高,过高的话会把轮胎和轮毂之间压的更紧,这样就反而检查不出了),在轮毂与轮胎结合部一圈涂上肥皂水,漏气的话就能明显看到小泡泡冒出来。
轮毂钢圈与轮胎之间存在异物,或者铝合金轮毂老化,轮毂上的油漆脱落,使轮毂与轮胎中夹上一层干硬的油漆脱落层,造成漏气。可以剥离轮毂和轮胎,去除异物和用沙皮打磨铝合金钢圈内侧与轮胎的结合部就能解决。
如果上述检查下来没问题的话,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轮胎被扎了钉子或者其他尖锐物(扎的不深或者扎的东西太细,是可能漏气很慢的),那么要检查的话,就必须把胎压打到4.0 bar,同样用喷洒肥皂水来查出被扎在哪个部位,查出后就可以修补了。